近年来,徐州少先队按照“把红色资源利用好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”的要求,推进“太阳花红色筑基”工程,强化红色引领、用好红色阵地、编制红色课程、构建红色课堂、打造红色线路、研发红色文创,向青少年讲好红色故事,为他们茁壮成长描绘了鲜红的底色。
2019年5月28日,中国教育报刊登了题为《把红色资源利用好,筑牢队员信仰之基》的专题文章,对徐州实施“太阳花红色筑基工程”,探寻红色体验教育路径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报导。
原文如下:
江苏徐州是一座英雄城市。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等时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红色人物、革命事迹,遗留了丰富的红色资源,这些资源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,是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徐州少先队按照“把红色资源利用好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”的要求,推进“红色筑基”工程,强化红色引领、用好红色阵地、编制红色课程、构建红色课堂、打造红色线路、研发红色文创,向青少年讲好红色故事,为他们茁壮成长描绘了鲜红的底色。
一、把握整体思路,创新红色教育方式
100多名青少年“革命家”,或为支前民工中的挑工夫、粮秣员,或为解放军战士中的排长、通讯员,吃着“三红”,推着独轮车,奔走在淮海战役“前线”上……,这是“淮海战役”主题红色体验的一个缩影。此外,队员还要进行“定向越野"等9个环节红色故事体验。

凡事预则立。工程实施之初,徐州团市委、市少工委按照少先队教育思想性、队员主体性、活动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与要求,确定了“构建情景、激发情感、实践体验、评价引导”的红色教育设计思路、实施原则。红色教育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,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,按照“认知—感悟—认同—践行”的规律,以青少年“五感”(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、味觉)体验为方式,将红色教育与情景化体验、参与性体验结合起来,对红色资源进行内涵分析、主题提炼、氛围营造、项目设计、实施评估等,初步构建了连接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红色教育“时空枢纽”。
二、坚持思想引领,拓展红色教育路径
“我理解了习爷爷说的‘人民都选择了共产党,站在共产党的这一边’这句话的道理。在淮海战役中有500多万老百姓冒枪林弹雨,忍风雪饥寒,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原来是因为共产党领导解放区老百姓进行了土地改革,让他们分到了土地,站起来了!”这是玉潭实验学校吴咏瞳参加体验后的感言。

少年儿童思想引领和政治启蒙是少先队组织的主责主业。徐州少先队抓住“红色品质课程”的研发和编制的核心,围绕“红色启蒙”“红色体验”“红色信仰”“红色文化产品”,以“淮海战役主题体验”“追思革命先烈体验”“抗战主题体验”为线索,以“专题教育、互动教学、现场教学、体验教学”为重点,坚持联合整体、动态开发的模式,形成了具有徐州特色的红色教育模式。一是以语言、文字为媒介的教学方法,括讲授式、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;二是以音乐、影像、实物为媒介的教学方法,包括音像式、展示式和演出式教学;三是以实践体验为媒介的教学法,包括参与式、体验式和研究式教学。
三、形成有效机制,确保红色教育实效
徐州团市委、市少工委从制度、人员、阵地、经费给予保障,为提升红色资源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,形成了“团市委统一扎口、多方共同实施与评估”的良好格局。

一是凝聚了一批高校学者、一线校长、辅导员为代表的科研队伍,负责红色教育设计和内涵挖掘,使得游戏创编、故事选择、过程控制更符合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成的特点与规律。二是以团市委、市少工委为主导,社会化运行的太阳花基地进行对研究成果的“孵化”,使得研究成果外化为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载体与方式。三是在内容项目设计、活动实施原则、活动组织实施、活动效果评价进行综合筹划,使得红色教育从时间、空间、内容、效果上都得到了保障和落实。四是联合社会专业机构,如活动策划、游戏创编、视觉应用、人际沟通等各方面的人士,一起策划时代感强的、孩子们喜欢的具体内容和方式。
经过积极探索和总结完善,徐州“太阳花红色筑基工程”内涵得到有效延伸,实现了红色教育由古板到鲜活,从静态参观向动态体验的转变,构建了青少年思想意识引导的新路径、新载体和新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