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江苏省少工委办公室、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、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印发通知,公布了2022年度江苏省少先队研究课题结题名单。太阳花基地《少先队工作社会化背景下少年军校教育阵地建设的实践研究》(编号:SSZX-2022-005),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少年军校专业委员会组织科研专家论证初审,省少年儿童研究会秘书处审核,顺利结题。

基地在少年军校专业委员会相关专家指导下,针对少年军校校外阵地建设体系化“缺”、校外阵地辅导员队伍“弱”、校外活动阵地品牌活动“少”等问题,在内容设计、载体设计上和学校相比较,活动单一、项目缺少、评价方式缺乏等,导致队员参与度、认同感不高等问题,围绕校外阵地目标、人员、阵地、活动、制度5个要素,对校外阵地“建”的路径,“管”的方式、“用”的载体开展了大量的行动研究。

——“课程引领”计划,依托阵地资源开展行动研究,引入课程设计理念,以 PBL 教学法为主要思路,开发、设计、实施相关课程。
——“阵地整合”计划,对阵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,通过走访考察、调查研究等梳理包含23处阵地的校外阵地地图。
——“成长引领”计划,强化校外辅导员队伍的选聘、培训和评价,带动了校外辅导员参与少年军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。
——“科研提升”计划,主要是聚焦课题研究的总结提升,发现少年军校建设、特别是少年军校活动校外阵地建设的规律性问题。

——依据泰勒课程原理,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、体验教育理论等,在课程设计中引入 PBL教学法,让少先队员更加喜欢参与少年军校活动;
——对徐州区域内校外阵地资源进行挖掘和梳理,构建了以基地为圆点的阵地“同心圆”,让少年军校的校外阵地资源更加有体系;
——构建了集“理论、知识、技能”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,让校外阵地辅导员更支持少年军校活动;
——形成过程性资料2.7 万余字,总结材料 1.6 万余字,对少年军校校外阵地建设的规律性问题进行归纳,让少年军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加深入。

——在微观层面,“课程转化”是少年军校阵地发挥效能的关键要素。要聚焦少年军校“学什么”“怎么学”“谁来做”谁来推”,让隐性的阵地资源逐渐成为显性的课程资源;
——在中观层面,“队伍引领”是少年军校阵地发挥效能的重要纽带。要增强少年军校校外辅导员的认同感和身份自豪感,确保校外辅导员干事有条件、能力提升有平台、事业发展有保障;
——在宏观层面,“阵地整合”是少年军校阵地发挥效能的基础保障。“找点—定点—连线”3步骤方式证明,活化现有各种社会资源为少年军校的阵地场域,能够以“融通”思路建立起少年军校“阵地”与社会其他各种资源之间的目标性联系。

课题研究存在一些局限,比如,少年军校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不够;校外活动阵地需要进一步扩容增效;课题研究活动需要进一步延伸拓展等。同时,课题研究我们深深地感觉到,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成果,更在于研究过程的经历。我们将课题研究作为团队提升的契机,课题组成员在集体中得到了相互借鉴、相互鼓励,实现了共同进步、共同提高。科研意识正在慢慢渗透在每个课题组成员头脑里,推动研究成果及时的转化为生产力,更好地服务于少年军校教育。

少年军校教育校外阵地建设是有形的,阵地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是无形的。当我们用研究的方法、课程的视觉、系统的思维去发现时、去研究时,一定能够在少年军校教育的路程上获得更多启发。
